我跑了7省20县,发现当下乡村振兴建设的一个悖论
2023-12-30
更新时间:2023-12-30 10:40:07作者:橙橘网
经济观察报 记者 蔡越坤 违约规模1041.74亿元,较前一年大幅下降66.7%——2023年债券市场的这份成绩单,显示出市场风险处于逐步化解中,违约情况与过去几年相比有明显缓解。
华福证券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23年初至12月6日,债券市场已有31家发行人违约,共涉及境内外债券68只,违约规模合计为1041.74亿元,较2022年下降66.7%。
具体来看,境内债券市场有18家主体发行的43只债券出现违约,违约规模为317.84亿元,同比下降40.1%;境外市场有14家主体发行的25只债券出现违约,违约日债券余额约为723.9亿元,同比下降72.1%,展期规模达2044.45亿元,创历史新高。
中证鹏元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证鹏元”)总裁李勇表示,2023年,信用债市场的整体风险有所缓解,仍集中在地产及相关行业,多以展期和债务重组为主。城投方面,短期流动性压力仍然较大,但随着一揽子化债政策的推进,以及新一轮特殊再融资债券的持续发行,高风险区域信用环境得到显著修复,公开债市场风险明显缓解。
展望2024年,李勇认为,城投融资强化收紧态势,供给收缩下稀缺性凸显,但仍需警惕尾部区域平台风险。
房企仍是违约高发区
就违约主体数量而言,房地产开发仍然是违约高发行业(12家)占比高达85.7%。
华福证券表示,2023年,房企风险继续出清,违约规模有所下降。受前期房地产企业激进扩张策略和行业景气度暂时难以回升的影响,房企违约风险仍然存在,违约行业集中度较高。
观察海外债方面,华福证券数据显示,海外债违约数量减少,有14家主体发行的25只海外债发生违约,违约规模为723.90亿元,与2022年相比下降了75.5%。但是所有违约企业均与房地产开发行业相关。
从发行人主体类型来看,违约主体仍为民营企业,国企违约多为海外债。2023年共有24家民企发生违约,国有企业违约主体增加为4家,其中远洋集团和绿地集团均是海外债出险,尚未波及境内债券。
违约前,主体评级仍为AAA级的有中国林业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世茂股份有限公司、金科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昊川置业有限公司、荣盛房地产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天风证券研报数据也显示,与2022年类似,2023年违约主体仍集中在房地产行业。根据申万行业分类,有7家为房企相关。此外,2022年以来,商业保理公司ABS(资产支持证券)、ABN(资产支持票据)违约,成为较频繁的违约事件,穿透信用主体后均为地产相关,如世茂、阳光城、奥园等。
从展期情况看,2023年,我国债券市场已有50家发行主体对152只债券进行展期,展期规模高达2044.45亿元,超过2022年展期量(1933.59亿元)达到历史新高,后续债务偿还的情况仍不容乐观。
华福证券将主体违约原因分为环境因素、行业因素和主体自身因素三类原因。梳理发现,融资环境恶化,市场认可度下滑,行业景气度下行导致公司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大幅下降,现金流表现较差仍是大部分违约企业的“通病”。
天风证券认为,从违约企业行业构成来看,前几年房地产行业新增违约数量持续增长,但随着呵护房地产行业的政策持续落地,高危房企基本已经暴露信用风险,2023年以来,房地产行业新增违约数量有明显回落,其他行业也暂未观察到明显的行业性信用风险。
城投债“火爆”
2023年,城投债市场迎来了火爆的化债行情。自从2023年7月底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一揽子化债方案”以来,市场投资者对于城投债的安全性“信仰”回归。
下半年以来,随着全国特殊再融资债的发行以及“一揽子”化债等政策支持,城投债的发行利率越来越低,超额认购频频出现,这一市场正在发生变化。
根据记者不完全统计,10月份以来,天津、江苏、甘肃、河南等地的城投机构发债时,出现了认购倍数高增的情况,且发行利率相较2023年上半年时的水平大幅度降低。
例如,2023年12月22日,天津市静海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公告称,公司于2023年12月20日发行了“23静海城投MTN001”,票息为5%。本期债券发行总额为5.7亿元,合规申购金额为18.47亿元。该债券获得了超3倍的认购。
根据中泰证券数据,截至2023年12月9日12时,第四季度已披露用途再融资债合计规模16987亿元,其中13886亿元特殊再融资债用于偿还存量债务,3101亿元普通再融资债用于偿还到期债券。
联合资信认为,此轮特殊再融资债券用途为偿还存量债务,也即置换隐性债务,以更低成本、更长期限的地方政府再融资债券置换高成本、短期限的隐性债务,使隐性债务“显性化”,一方面强化了隐性债务监管,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地方债务成本负担,拉长债务周期,优化债务结构,缓解当前地方偿债压力,有助于地方债务风险防范化解。可以预计,后续还会有更多省份启动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券,已发行的省份,也可能会继续追加发行规模。
联合资信提醒表示,从短期来看,特殊再融资债券的重启发行释放了稳妥信号,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缓释短期流动性风险;从中长期来看,特殊再融资债券化债治标不治本,只是将隐性债务转化为显性债务,债务规模并没有减少。总体看,“一揽子化债方案”应该是系列组合措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长效机制仍待完善,更多防风险举措探索有望加快。
放眼2024
如何看待2024年的具体行业信用风险?
天风证券研报表示,在地产债方面,2024年3-4月和7月为房企偿债高峰,在外部融资渠道较难打开、销售弱回暖的情况下,房企面临较大的兑付压力。但在一系列政策及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国企安全性应该仍有一定保障。李勇也表示,中央金融会议提出要“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企合理融资需求”,2024年,房企潜在风险或有所缓解。
在城投债方面,天风证券表示,在一揽子化债政策的支持下,2024年城投债发生直接信用风险事件冲击的可能性不高。但考虑到基本面仍偏弱,偿债压力较大,非标违约、票据逾期的负面舆情可能仍会时有发生。李勇也认为,城投融资强化收紧态势,供给收缩下稀缺性凸显,但仍需警惕尾部区域平台风险。
中证鹏元研究发展部史晓姗认为,2024年,债券市场将迎来风险进一步出清,筑底市场信用底部,重构市场信仰。短期,“先立后破”的基调下,城投、地产风险有限,风险化解有望加速推进,结构性调整加速,提高对产业类主体的融资支持。
史晓姗具体分析表示,债券市场的近十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市场思维在一次次打破、重构。每一次分化,是市场在寻找安全感,强化自我确定。2023年是一次深入探底,分化依然在,市场风险偏好依然较低。为了改善预期,增强确定性,政策进行托底,资金维持相对宽松,分化得到一定调整、修复,“资产荒”格局再次出现,风险温和释放但化解难度犹存。
史晓姗进一步表示,2024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是经济修复的关键一年,也是债券市场重构的关键一年。2023年12月8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先立后破”,新模式支持政策优于旧模式的清理,新旧衔接并存,风险出清依旧温和。改革之决心已经明确,能否执行决定了市场信仰能否重构,验证这次是不是新瓶装旧酒。虽然,大概率依然会处在底部,但已经和黎明更近了。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蔡越坤经济观察报记者
资本市场部资深记者
主要关注债券、信托、银行等领域的市场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