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中小学迎来新规定,家长拍手叫好称早该如此,学生却笑不出来
2024-01-15
更新时间:2024-01-15 22:42:08作者:橙橘网
文|凯风
3万亿,正在成为城市竞争的新起点。
正在召开的广州市两会透露,预计2023年广州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商品进出口总值连续第3年双双超过1万亿元。
无独有偶,根据此前重庆官方发布的新年贺词,2023年,重庆全市经济总量首次突破3万亿元。
这意味着,继上海、北京、深圳之后,广州、重庆联袂跻身3万亿俱乐部,我国3万亿俱乐部扩容到5席。
广州、重庆靠什么晋级?谁能走得更远?
01
广州,正在全力重返经济第四城。
过去一年,没了疫情等超预期因素带来的冲击,各大城市的经济比拼回归到基本面,拼经济再次进入白热化阶段。
2023年以来,广州拿下了几个颇具含金量的“第一”。
第一个“第一”,是机场、高铁客流量双双位居全国之首,凸显了“流量大城”的底色。
先看机场,广州白云机场2023年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6317万人次,超过上海浦东机场、北京国际机场、香港国际机场,连续四年跻身全国第一大机场之位。
再看高铁,2023年以来,广州南站累计发送旅客1.8亿人次,日均到发客流超过50万人次,连续多年位居全国首位。
不仅如此,广州地铁总里程位居全国第三位,客流强度多次跻身全国之首。
民航、铁路、地铁齐头并进,共同构筑起广州的综合交通优势,也成了广州晋级国际门户枢纽的压舱石。
第二个“第一”,指的是广州独角兽企业增量全国第一,折射了经济产业转型的进展。
根据胡润研究院发布《2023年全球独角兽榜》,广州以22家独角兽位列全球第八,相比前一年净增12家,增速位居全球之首。
广州的独角兽企业,覆盖多个新赛道。
既有作为跨海电商龙头的Shein,也有新能源汽车的领跑者广汽埃安,既有自动驾驶领域的先行者小马智行、文远出行,也有集成电路的佼佼者粤芯半导体……
众所周知,广州以汽车、电子、石化为三大传统支柱产业,传统产业太重而新兴产业不足,一度成了困扰广州长远发展的制约因素。
如今,局面已经开始逆转。随着广州确立“产业第一,制造业强市”的战略以来,新兴产业呈现蓬勃发展之势,独角兽就是最好的证明。
第三个“第一”,则是与深圳共同晋级5万亿级国家都市圈,以都市圈力量带动区域发展。
日前,广东省印发广州、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这是全国第一个批准的一线城市都市圈,也是仅有的已获批的5万亿级都市圈。
都市圈,意在打破不同城市之间的行政藩篱,以交通、公共服务、规划、产业的同城化带动区域共同发展,是强省会模式遇阻之下的替代选择。
去年6月,广州提出,拿出40多年前改革开放的闯劲干劲拼劲,高扬改革旗帜,燃起二次创业的奋斗激情……以新担当新作为“再造一个新广州”。
二次创业,再造一个新广州,都可谓任重道远,但也是广州重回经济第四城、第三城的不二选择。
02
重庆,为何这么猛?
前些年,重庆还在与苏州、天津一道争夺GDP第五城之位,如今却一路势如破竹,与广州展开了第四城之争。
其实,重庆经济实力一直都不弱。根据凯风《中国城市大变局》一书,在计划经济时代,重庆就是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之一,1980年代GDP总量一度跻身全国前四。
后来,在改革开放的助力之下,广州、深圳、苏州等沿海城市后来居上,逐步超过中西部强省会,但重庆始终没有脱离十强城市矩阵。
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等战略的推进,重庆迎来飞速发展期。
第一个助力在于大投资。
早些年,重庆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通过源源不断的转移支付,借助天量投资拉动GDP。
近十年,重庆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维持在80%左右,2015年更是达到89.48%的峰值,而广州、深圳的投资占比仅为20%-30%。
如今,投资之外,工业开始崛起,再加上国家战略对成渝第四极的全面倾斜,重庆发展步入快车道。
其实,重庆本来就是老工业基地,底子在计划经济时期就已打好。
无论是一五、二五时期国家重点项目的投资倾斜,还是1960年代“三线建设”时期,来自东部及东北地区大量工厂、技术人员的迁移,都为重庆打下强劲的工业基础。
近年来,经过10多年培育,重庆的汽车、电子两大支柱产业蒸蒸日上,双双指向万亿级产业。
根据规划,到2027年,重庆将建设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制造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推动形成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食品及农产品加工、软件信息服务产业集群3大5000亿级集群,带动经济再次跃升。
这些产业的崛起,为重庆在天量投资驱动之后带来新的增长势能,从而走出了与天津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
不容忽视的一点是,重庆还是国家战略最为倾斜之地,也是转移支付的主要受益者之一。
从西部大开发到西部陆海新通道,从国家中心城市到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到国家交通第四极,从一带一路到长江经济带,再到国内大循环战略支点……论政策密集度,重庆仅次于京沪深。
从转移支付来看,作为西部省份,又要兼顾三峡库区发展的重任,重庆历来都是财政转移支付的受益方,每年来自中央财政的补助超过2000亿元,而广州则是净贡献的主力。
可见,重庆的政策密集度,仅次于京沪深,远远超过包括广州在内的其他地市。
03
广州、重庆,谁是经济第四城?
讨论这一话题,一个难以避开的争议是,重庆究竟是省还是市,与广州、深圳、成都、武汉等城市是否具有直接的可比性。
且不说重庆本身就是省级的直辖市,而广深成杭只是副省级城市,至于苏州、郑州、长沙、合肥只是普通地级市。
同为直辖市,京沪津被看作城市,之所以没有疑义,是因为三地城镇化率都超过了80%,最高的上海高达88.1%,几乎不存在乡村和县域地带。
与之对比,无论是城市面积、行政区划还是人口规模,重庆都与一个中等省份相差无几。
根据最新年鉴,重庆下辖38个区县,常住人口超过3200万人,市域面积超过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广州的10倍、深圳的20倍。
重庆最偏远的巫山、奉节县,离中心城区距离超过400公里,显然已超过正常城市的范畴。
根据凯风《中国城市大变局》一书,我国的城市与国际上不同,更多是行政区划的概念,既有“城”的部分,也不乏大量县域和乡村。
所以,在界定城市经济能级和城市规模等级时,可以主城或城区作为界定对象,这样才有横向的可比性。
就此而言,以重庆主城都市区作为同等对比更为合适。
前不久,重庆主城都市区迎来扩容,从传统中心9区扩容到21区,涵盖了除三峡库区和武陵山区之外的所有区域。
以中心9区来看,重庆中心城区GDP总量超过1万亿元,常住人口1047万人,这属于重庆最为核心的地带。
以主城都市区来看,重庆主都市区GDP总量超过2.1万亿元,常住人口超过2100万人,与成都基本相当,属于名副其实的强二线城市。
当然,无论与苏州,还是广深相比,都还存在一定差距。
04
与省市之争相比,广州与重庆最大的不同,在于财政转移支付。
广州、重庆GDP总量已经基本处于同一水平,但广州常住人口不到重庆一半,人均GDP则是重庆的2倍多。
不只是人均GDP,在资金总量、上市公司数量、世界500强及中国500强企业数量、独角兽企业、机场、双一流大学、百强医院等综合指标上,广州都有着碾压性的领先优势。
不过,两地最大的不同,在于财政制度。
广州是财政转移支付的贡献主力之一,而重庆则是财政转移支付的主要受益方,至今部分区域仍在接受山东的帮扶。
广州是典型的三级税制,税收不仅要上缴中央,还要与省级分成,而深圳、重庆、杭州等地都是两级税制,这就导致广州总体财力不足。
广州是税收自留率最低的城市。
数据显示,2022年,广州全市实现的税收总收入达5583亿元,扣除海关代征部分为4455亿元,但留给本地的税收仅有1245亿元,即使加上返还部分,自留率也不到4成。
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是因为广东要承担大量全国性的转移支付重任,是财力净贡献第一大省,净上缴税收接近江苏、浙江两省的总和。
另一方面广东虽然经济强劲,但区域差距仍旧存在,粤东西北仍需要财政扶持。
由于深圳是计划单列市,财政几乎不与省级分成,这一重任就只能落到了广州、佛山、东莞等经济强市身上,这在《中国城市大变局》一书中有详细论述。
与之对比,作为直辖市,重庆是两级税制,只与中央分成,且享有大量的转移支付,财力远比广州等城市更为充沛。
根据最新决算报告,2022年,重庆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03亿元,其中税收收入1271亿元,而来自中央补助的收入高达2309亿元,是税收收入的1.8倍。
不仅如此,重庆多个区县还在接受山东的对口帮扶。
据公开报道,2010年以来,山东14个市结对帮扶重庆14个国家级贫困区县。
据统计,脱贫攻坚期,山东累计向重庆拨付财政援助资金21.9亿元;进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期,山东进一步强化资金保障,2021年、2022年累计投入财政援助资金14.56亿元。
当重庆成为GDP第四城,“山东为何要帮扶重庆”的争议开始出现。
这背后,与重庆本身发展不均衡不无关系,既有富可敌省的主城区,也有欠发达的三峡库区和武陵山区,需要来自全国的支持。
当然,一旦重庆经济继续做大走强,自身有了财政造血能力,转移支付格局或许也该调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