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实现“双碳”目标,证券行业大有可为——证券行业在碳交易市场的业务实践与未来展望|宏观经济

更新时间:2024-02-02 22:20:58作者:橙橘网

助力实现“双碳”目标,证券行业大有可为——证券行业在碳交易市场的业务实践与未来展望|宏观经济



文/国泰君安证券副总裁、机构与交易业务委员会总裁罗东原

本文先介绍了碳交易市场的作用机制,回顾了中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历程,接着探讨了证券行业在碳交易市场中的具体作用和定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证券公司参与碳交易市场的具体业务模式和实践案例,最后对证券行业未来参与碳交易市场进行了展望与思考,认为证券公司在碳金融业务领域开展创新实践的同时,不能脱离服务实体经济向低碳发展转型的出发点,这个过程也需要建设好相应的配套措施。

碳交易市场的定位和发展历程

“双碳”战略引领绿色发展,碳市场的建立和完善有助于“双碳”战略的落实。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会上郑重提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2021年9月22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印发,从顶层设计层面明确了“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做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提出“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而碳交易的本质是把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从而形成了碳排放权的交易。

政府设置一定时期的碳排放控制总量,再给排放者发放即配额或拍卖排放权额度,并赋予排放权额度的买卖自由。通过建立碳排放市场,激励企业进行减排,进而推动“双碳”目标的尽快实现。从更长期视角看,通过对高碳项目配额分配逐步收紧,以及对绿色减排项目签发减排量,碳市场能逐渐改变低碳和高碳投资回报率,逐步提升低碳减排项目的回报率,以市场化方式引导社会投资逐渐流向低碳产业,从而完成淘汰高能耗高排放落后产业、调整能源结构、促进减排技术和新兴科技产业发展等长期目标。

我国的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已经经历了由地方先行试点到逐步规范再到全国市场开启的过程,发展历程主要可以划分为以下阶段:

2011—2013年为试点阶段。201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批准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和深圳共7个省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标志我国碳交易试点项目正式启动。这一阶段试点区相关碳交易制度相继出台,并陆续建立了各自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这些试点项目旨在通过市场机制推动企业减排,试验碳交易的可行性,形成碳交易的初步经验。

2014—2016年为扩展阶段。两省五市碳交易试点全部开始实际交易,拉开我国碳交易从无到有的序幕。与此同时,试点城市逐渐扩展,非试点地区如四川省、福建省也相继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试点项目进入深化阶段。政府通过试点项目积累了实践经验,为全国性碳市场的建设做准备。在这一阶段试点地区碳交易管理进入常态,相关管理办法正不断优化升级,尽管各试点碳市场的活跃程度、配额价格不一,但均为全国碳市场的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2017—2020年为建设阶段。国家发展改革委颁布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从国家层面明确了全国统一碳市场的总体框架。201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颁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标志着全国碳市场交易体系的启动。该阶段的发展中,中国逐步实现了从试点区域向全国范围的碳交易过渡,从国家层面推动碳交易的市场体系建设、制度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能力建设。初步设立覆盖全国的碳交易体系,使得碳交易市场不再仅纳入发电行业,逐步扩大了行业覆盖范围。2020年底,生态环境部发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为全国建立碳交易市场奠定基础。

2021年至今为快速发展阶段。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成为中国碳交易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覆盖约4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在未来的规划中,中国计划逐步扩大碳市场的行业覆盖范围,从目前的发电行业拓展至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金属、造纸和国内民用航空等八大行业。这一市场发展的过程将以市场机制为主导,通过行业覆盖范围的逐步扩大,推动企业更广泛地参与碳交易,从而促使全社会更好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提供有力支持。

证券行业在碳交易市场中的作用和定位

企业在向“双碳”目标迈进的过程中需要的资金量是巨大的,在流动性良好的碳市场中,参与方能够以较低成本完成交易和融资,从而获得收益或资金融通用于投资减排项目,而实现上述目标离不开金融机构的参与。金融机构可发挥专业服务职能,帮助企业优化经营决策;也能承担交易风险、提供流动性支持,发现价格,发挥平抑价格异常波动、提供流动性的作用;还能为碳市场领域提供资金、技术、人力等要素资源支持。聚焦到证券行业上,经过近几年的摸索和创新,当前证券公司在碳市场中扮演了信息和服务中介、交易中介、融资者和产品提供方这四种角色。

首先,证券公司扮演信息和服务中介。作为信息和服务中介,证券公司提供咨询服务和金融产品。证券公司可以向企业和投资者提供碳市场政策解读、碳交易策略、碳资产配置等咨询服务,为参与碳市场的企业和其他投资者提供及时而全面的市场信息,帮助客户了解碳市场的动态和投资机会。此外,证券公司还可以开发创新服务,满足企业在碳资产交易、发行、核证、管理等环节的各类专业需求,提升技术手段在碳交易与碳金融活动中的作用。

其次,证券公司扮演交易中介。作为交易中介,证券公司可以撮合对接减排项目业主和有履约需求的企业,协助买方和卖方完成碳交易,并为其提供专业的金融服务和建议,点对点解决交易主体有待丰富的现状。证券公司也可以作为碳交易市场的交易所会员,为客户提供碳排放权和碳配额的买卖服务,并提供结算和清算服务。目前,证监会已向部分证券公司签发了自营参与碳交易的无异议函,可以在试点市场参与部分交易。

再次,证券公司扮演融资者。作为融资者,证券公司可以为企业提供碳排放权融资、碳项目融资等投行业务,通过碳回购、碳质押等满足企业融资需求,盘活存量资产,帮助企业筹集资金用于低碳转型和碳减排项目。

最后,证券公司扮演产品提供方。作为产品提供方,证券公司可以创新金融产品,协助客户进行碳管理。证券公司可以开发碳排放权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以满足市场参与者对碳定价和风险管理工具的需求,帮助企业和投资者管理碳排放的价格风险,降低碳交易对其业务的不利影响。

目前证券公司参与碳交易市场的具体业务模式和实践案例

目前在碳金融业务实操上,证券行业发展出五种成熟的业务模式,分别是碳排放权交易、碳减排量购买交易、买断式回购交易、碳配额对减排量置换交易和碳抵消/中和交易。其中碳排放权交易是最基础和主流的业务模式,在此基础上又逐渐衍生和发展出其他四类业务模式。

关于碳排放权交易。碳排放权交易指的是证券公司作为交易对手方,向市场提供国内外碳排放权品种现货的双向交易报价,这可以有效降低市场流动性不足带来的交易成本,服务于客户的建仓、变现等需求。主要适用场景是排放单位履约交易、盈余配额变现、减排量变现等,但由于碳市场流动性不足、交易成本过高等无法实现交易目标。作为国内碳市场最大的交易商,国泰君安深度参与国内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自愿减排市场交易,为有交易需求的实体企业客户提供流动性。

关于碳配额对减排量置换交易。碳配额对减排量置换交易模式是证券公司通过碳配额和减排量现货的置换,为重点排放单位提供低成本履约方案,有助于提供可持续性强、相对稳健的收益。该业务出发点是重点排放单位每年可以使用CCER/PHCER等减排量抵销一部分碳排放配额的清缴,使用减排量履约,企业能有效减少碳履约成本投入,从而降低国家碳管控措施对企业带来的负面冲击。在置换交易中,证券公司买入配额、卖出减排量,通过两笔交易的价差为客户创造一定收益。

关于碳抵消/中和交易。碳抵消/中和交易模式是证券公司直接将减排量注销以抵消客户的排放,帮助客户实现碳中和目标/计划。证券公司为客户提供订制化、一站式碳抵消中和服务,主要帮助客户实现生产运营和大型活动的碳中和目标。针对不同类别客户的诉求,证券公司可以根据客户对所使用减排项目所属机制、所在地、项目类型等方面的偏好,提供订制化的碳抵消方案。

关于碳减排量购买交易。碳减排量购买交易模式是证券公司签署购买协议,采购尚未或还在申报的项目的减排量,客户无须承担申报失败的风险,不会因为项目申报失败而承受资金损失。该业务模式适用情景主要在可再生能源发电/供热、造林/营林/还林、草原恢复、农蓄业甲烷利用/有机碳、油气业节能减排、绿氢应用等领域。证券公司根据客户需求设计固定或浮动价格交易模式,评估客户的申报和履约成本及相关风险,设计资金和技术支持方案,并作为对手方直接与客户进行交易。在2019年,国泰君安与河北某市达成了减排量购买交易协议并向其提供了资金支持,是目前国内已知最早签约的林业碳汇交易合作,预计将为该市创造可观的碳汇收益。

关于买断式回购交易。买断式回购交易模式则是客户向证券公司出售碳排放权,并约定在一定期限后按照约定价格购回所售碳资产,从而获得短期资金融通。此类模式利率和期限灵活可控,不占用客户的授信额度。

对于证券行业未来参与碳交易市场的展望和思考

为了实现“双碳”目标,预计未来成千上万家实体企业将面临艰巨的减排目标任务,对碳市场相关的服务产生新的迫切需求。根据毕马威预测,未来全国碳市场交易规模将达到十万亿级别,并且市场覆盖主体、覆盖行业、产品种类等核心要素均将逐渐丰富。然而国内碳市场目前缺乏统一的市场监管和标准,行业环境较混乱,很多中介机构道德感责任感较低,服务水平优劣不等,技术能力或资本实力参差不齐,尤其是多数企业目前还没有专门的人才队伍可以承担碳领域的相关工作,关注时间短,认知还不太深,对碳交易相关服务质量和报价鉴别能力较差,良莠不齐的服务机构和行业现状难以高质量服务企业爆发式增长的碳金融业务需求。

另外,考虑到随着碳交易市场的发展成熟,价格发现机制的不断完善,碳价格将对资本市场的投资决策产生边际影响,其溢出效应将在股票、债券等各类金融资产中显现,对碳中和相关的投融资、涉碳交易的定价估值和风险对冲等金融服务需求以及低碳技术和资本输出的需求将快速增长。

在这种背景下,证券行业在碳交易市场的重要性将进一步凸现。证券行业实行牌照管理,内控体系在数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相对成熟,合规经营理念深入行业文化,证券公司参与碳金融服务,可以充分利用证券行业的诚信合规优势,为实体企业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解决目前碳金融服务领域信任度不足的问题。此外,证券公司在综合金融服务能力、金融创新和资本规模等方面相比碳资产公司具有显著优势,对各类资产的交易和管理都有成熟规范的金融方案可以向碳市场输出。

通过向市场和客户端输送专业、高质量的碳金融服务,证券公司能够促进国内碳金融市场规范化发展,助力实体经济部门在“双碳”目标下科学制订发展规划,探索参与国际碳市场的模式,全面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当然,证券公司在碳金融业务领域开展创新实践的同时,绝对不能脱离服务实体经济向低碳发展转型的出发点,这就需要建设好相应的配套措施,一方面要丰富完善碳金融业务的风险管理机制,提高自身和企业客户的风险防范意识和风险防控能力;另一方面也要配合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积极开发碳价稳定工具,激发参与主体的活跃度,更好发挥碳市场的价格信号作用。

文章来源丨《清华金融评论》2024年1月刊总第122期

本文编辑丨王茅

责编丨丁开艳

校对丨兰银帆

初审丨徐兰英

终审丨张伟

Review of Past Articles -

01

02



为您推荐

助力实现“双碳”目标,证券行业大有可为——证券行业在碳交易市场的业务实践与未来展望|宏观经济

助力实现“双碳”目标,证券行业大有可为——证券行业在碳交易市场的业务实践与未来展望|宏观经济,融资,排放权,碳金融,碳资产,证券行业,宏观经济,碳交易市场

2024-02-02 22:20

V观财报|上实集团未按承诺解决同业竞争被通报批评

V观财报|上实集团未按承诺解决同业竞争被通报批评,上交所,上市公司,上实发展,上实集团,同业竞争,重大资产

2024-02-02 22:20

终止四个季度连跌,苹果营收重回增长!但中国市场下滑13%

终止四个季度连跌,苹果营收重回增长!但中国市场下滑13%,中国,华为,郭明錤,苹果公司,财务会计,财务报表,新款iphone

2024-02-02 22:20

V观财报|中国重工多期年报财务数据不准被通报批评

V观财报|中国重工多期年报财务数据不准被通报批评,上交所,中国重工,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公司股份,股票上市规则,中国军工企业,中国船舶重工股份

2024-02-02 22:20

全市场超4900股下跌,沪指一度失守2700点

全市场超4900股下跌,沪指一度失守2700点,沪指,全市场,房地产板块

2024-02-02 22:20

五粮液紧随茅台涨价;施华蔻母公司买下沙宣中国区业务;阿迪达斯业绩超预期 | 品牌日报

五粮液紧随茅台涨价;施华蔻母公司买下沙宣中国区业务;阿迪达斯业绩超预期 | 品牌日报,沙宣,宝洁,施华蔻,五粮液,爱茉莉,茅台酒,阿迪达斯,品牌日报

2024-02-02 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