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幕还是剧本?影帝人选大反转颠覆预期,金像奖也玩明星效应?
2024-04-16
更新时间:2024-04-16 16:20:50作者:橙橘网
来,不记名投票:
有多少人知道,今晚是香港金像奖颁奖礼?
Sir不太敢猜。
反正在习惯了嘲讽金马金像都是“小圈子活动”的微博。
讨论度最高的,是她:
讨论颜值还能不能打,造型有多劲爆,以及,她还该不该出来颁奖。
不必故意客套。
今天香港金像奖的影响力,仿佛只能辐射到本土。
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只把眼睛放在本土。
Sir追了整晚直播,先为你整理出完整得奖名单:
42届香港金像奖获奖名单如下:
最佳新人奖:谢咏欣《但愿人长久》
最佳新晋导演:卓亦谦《年少日记》
最佳视觉效果:黃智力、潘志恒《金手指》
最佳服装造型设计: 林子侨《金手指》
最佳美术指导:文念中《金手指》
最佳摄影:潘耀明《金手指》
专业精神奖:唐萍
终身成就奖:洪金宝
最佳编剧:游乃海、李春晖《命案》
最佳动作设计:董玮《爆裂点》
最佳剪辑:梁展纶、David Richardson《命案》
最佳原创电影音乐:泰迪·罗宾《4拍4》
最佳电影歌曲:《填词L》〈填词魂〉作曲及主唱:谢雅儿 填词:黄绮琳
最佳亚洲华语电影:《周处除三害》
最佳女配角:梁雍婷《白日之下》
最佳男配角:姜大卫《白日之下》
最佳女主角:余香凝《白日之下》
最佳男主角:梁朝伟《金手指》
最佳导演:郑保瑞《命案》
最佳电影:《毒舌律师》
光列出名单就OK了?
不。
Sir还有话要说。
今天这篇。
想和你聊聊,关于香港电影的三个关键词。
01
人情味
金像奖颁奖前,尔冬升接受采访,说自己一直想从金像奖主席的位子上退下来。
“但他们不想接任。”
客套话?
大概不是。
事实上,如果你看这届的入围名单,尤其是最佳影片的提名就会发现,香港电影已经呈现出一种许久未见的气象:
“新”。
在这份名单中,五部电影有三部是新导演的作品,而其中两部的监制(《白日之下》和《年少日记》),就是尔冬升。
内地的朋友或许没有太大感受。
总觉得,他就是综艺常客,是一半配合演出,一半挥洒性情,对着流量明星翻白眼、泼冷水的毒舌boy。
但在香港呢?
他是连任了8届的金像奖组委会主席,也是香港“首部剧情片单元计划”的重要推动人。
这个计划,曾把奖颁给了《一念无明》《手卷烟》《金都》《窄路微尘》等优质影片。
而领跑的《年少日记》,同样是这个计划的得奖作品。
获奖时,卓亦谦导演说,他希望此刻的这个奖,不仅是颁给现在,也可以鼓励未来的自己。
“我想和未来的自己说,阿卓,你一定会遭遇失败和低潮,但你一定不要忘记,你拍戏的时候,多少人陪着你一起走,他们今天是怎么相信你的,你明天就要怎么相信自己。”
卓亦谦分享过一个插曲。
当时距离递交剧本,只剩下 4天的时间,卓导来不及找监制了,只好硬着头皮打给尔冬升,要他帮忙“挂个名”。
尔冬升立刻就答应了。
但在答应之后,他又郑重给卓导打了电话:
“如果(组委会)要求我必须收监制费用,没关系,你可以先给我,我再偷偷还给你去拍东西,我不收钱的”。
我不收钱,这四个字说出的一瞬间,卓导不敢信。
所以,这是要走后门?
想多了。
五分钟后,尔冬升又拿出前辈的威严,语重心长地教育:
“你这个是申请,不是已经成功了,政府会有评审(比如游乃海和张婉婷)去判断你的剧本好不好,有什么不好的地方,我再跟你讨论,但是你不合格的话,你就过不了他们,那么你就再写一版新的”。
提携和传承,是香港电影最有默契的共同语言。
就像本届最佳编剧,颁给了银河映像革新之作:
《命案》。
游乃海,业内老司机,这是他第三次登上颁奖台。
但在他的旁边,有一个紧张得像小学生一样,头发却明显花白的李春晖。
他也是《命案》的编剧。
发表感言的时候,李春晖拿出皱巴巴的小抄纸,一边说,手还发抖,他认真又笨拙,感谢着游乃海、郑保瑞、杜琪峰的提携。
入行数十年,他一直无名。
如果不是遇上了这几位,他不敢想象自己的创作生涯,还能挺下去多久。
“说了这么多,我最感谢的还是身边的人。因为做编剧的人,又感性,又穷,又清高……真的很难相处。”
是的,传承。
与其他地区的电影不同,香港电影几十年来正是在这样提携和帮扶的环境下,不断地培养出人才,才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辉煌。
就像这届颁奖礼Sir特别感动的一个画面。
姜大卫拿了最佳男配角。
作为一个入行七十多年的老人,无数影迷记得他鲜衣怒马的少年模样,如今,已然白发苍苍,资格够老。
可在他的得奖感言中,Sir听到的不是什么“教导”。
而是感谢了他的师父:
张彻。
他说,“没有他就没有我。”
现在还有多少人记得张彻?除了港片的影迷,对这个名字,很多人应该很陌生了吧。
可姜大卫记得。
哪怕,他已经76岁。
而这。
才是香港电影真正的精神。
02
泼冷水
说起来很有意思,本届金像奖呼声最高和质疑最多的奖都是大奖。
一个是最佳男主角。
一个是最佳女主角。
恰好,我们可以看到在香港演艺圈里,男演员和女演员的不同。
影帝是梁朝伟。
这是他第六次拿到这个奖了。
演技当然不用质疑。
可大概因为太多次拿奖,也因为《金手指》的质量算不得出色,导致刘嘉玲现场就开始替梁朝伟解释,“他付出了一千分的努力”。
可问题是。
努力这件事,不该是一种常识吗?
而在影后方面,却是另一番景象:
余香凝凭《白日之下》女记者一角,拿下最佳女主。
她的得奖感言很朴素。
还出现了一句无敌正能量:
“作为一个女性,我相信任何年纪,我们都可以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是的,在香港电影界,有一个常识:
上了年纪的女演员,大牌如张曼玉、惠英红,到了35岁,都要遭遇冷板凳。
在接到《白日之下》剧本前,余香凝刚生了娃,正在当全职主妇。
她憧憬婚姻,所以从没想过,要为事业牺牲爱情。
她知道香港女演员戏少、好角色更少。
但她自嘲说“我长得太老积(早熟),早就演过妈妈,所以对我来说,要演妈妈不是问题。”
当余香凝做好了下半辈子演妈妈的准备。
《白日之下》的导演,突然找到了她。
看到剧本的一瞬间,余香凝也没想那么多,直率地提出了一个想法:
凌晓琪(女主)是不能化妆的。
这还没确定要演呢,余香凝就反客为主,给角色提出各种意见。
“晓琪应该是那种记者,有事发生的时候,她随便扎起头发,就出发去工作了。”
在拍摄现场,化妆师常常忍不住想去遮住余香凝的黑眼圈。
但余香凝不怕得罪人,每次都要拒绝。
说真话,泼冷水。
在揾食至上的香港电影圈,实在是稀有品质。
余香凝在采访中重复,“我理解行业不景气,大家都会用特别支持的语气,去鼓励本土电影。但我更希望,我的表演,可以得到真实、苛刻的评价。”
这就是香港女演员。
接受采访的时候,记者让洪金宝大哥,给电影后辈们说一句话。
大哥笑了笑说,“鬼叫你穷啊,顶硬上咯!”
对香港演员来说。
演戏,不是什么流光溢彩,姹紫嫣红。
它不过是大家吃饱饭,有工开。
03
走出去
2022年,影院重开,《明日战记》《还是觉得你最好》分别打破港片票房纪录,全年总票房和港片观影人次,刷下2015年以来的新高。
2023年,《毒舌律师》破亿,再次打破香港华语电影纪录。
电影圈奔走相告:
香港电影迎来了小阳春。
但。
在一年之后的圣诞档。
跟内地一样,因为好莱坞罢工,引进片廖廖,而本土港片,已经撑不起市场,整个圣诞档的票房,跌到了二十年来的新低。
于是又有一种声音不胫而走:
香港电影,又遭遇寒冬了。
真的遭遇寒冬了吗?
票房上来看,的确如此。
就像王晶说的,香港现在的新导演,大多都很难拍第二部,“因为这些年轻导演拍的戏,如果不是政府给钱,在商业上根本就不可能有任何机会。”
简单来说,就是有艺术或者社会价值。
但没商业价值。
可从另一个角度说。
相比于动辄票房火爆,但影片却千篇一律,我们更期待票房一般,但影片却百花齐放的时代。
因为新人起来了,市场才有希望。
因为一种文化,一种艺术,只要它通向的目标是解放与自由,是不断给社会提出问题,那它就不可能真正地死亡。
是的,在这一届的金像奖。
Sir看到了希望。
郑保瑞凭《命案》获得最佳导演。
实至名归。
内娱观众或许并不熟悉。
因为在此之前,他最出圈、水平相对好的作品,是二十年前的《狗咬狗》。
但就像在这一届金马奖上,李安在会后对吴慷仁说的那番,在内娱大范围出圈的话:
宁愿犯错,不要boring。
2021年,郑保瑞回归本土,相当任性地拍了一部黑白片:
《智齿》。
尽管演技炸裂,但平心而论,在导演技法上,它还不算好。
但如果没有犯错。
就不会有今天的《命案》。
这部融合了惊悚、犯罪、喜剧的电影,回到了银河映像最迷恋的命题:
如果一切皆是命,半点不由人。
那我们误认为的自由意志,又有什么价值呢?
《命案》大部分的镜头,都是黑色而荒诞。
但在结尾,它却像当年杜琪峰在非典后拍《柔道龙虎榜》一样,给了观众一点恰到好处的抚慰。
天性有暴力倾向的少年,听到林家栋说出:“我是花,我没输,是我自己的选择”时,选择放下屠刀。
万籁俱寂时,天微微放晴。
而差点被淹至死的蝼蚁,此时正用尽全力,爬出了水坑。
这一幕,多么像《柔道龙虎榜》里,三个追不到梦的傻青年,非要爬到树上拿下红气球的浪漫一刻。
颁发最佳电影的是枝裕和说,其实电影奖没那么重要。与其说这是创作者和表演者需要嘉奖,不如说,是我们每一个穷兮兮的电影人,需要一年一度的仪式,来不断确认自己对电影的爱。
最佳电影,颁给了坐了一整晚,但颗粒无收的《毒舌律师》。
论艺术成就。
它当然不是最好的,大家都明白。
但颁给它,却是我们很难有异议的。
2023年,《毒舌律师》创下了香港地区华语片票房纪录,它让很多早就觉得港产片过时的人看到:
本土电影,也能爆发出核爆级的能量。
只要坚持下去。
香港电影终会迎来旧港片与新港片成功交接的那一刻。
电影,属于明天。
电影奖,是对当下的赞许,更是对明天的想象。
因为有钱挣,有工开,才会有梦追。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