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的故事名言警句(孝亲故事的名言警句)

更新时间:2024-03-08 13:53:53作者:未知

孝的故事名言警句(孝亲故事的名言警句)

1. 关于“孝”的文章,故事,名言警句

古代24孝故事精典全文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02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

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 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 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03 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

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 自己的手指。

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

曾参于是接见客 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04 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 亲。

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 “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05 芦衣顺母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

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 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

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

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

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06 鹿乳奉亲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

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07 戏彩娱亲 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

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08 卖身葬父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

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

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

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09 刻木事亲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

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10 行佣供母 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

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11 怀橘遗亲 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

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

2. 有关孝的文章故事名言警句

作文:1、孝是什么?孝是童心未泯的孩子嘴下溜出给父母的半粒糖:孝是孩子放学归来,在门口甜甜的o一声“妈妈”:孝是饭前抢着给父母盛饭的那一举动……孝,他每时每刻都在你身旁,不经意中,轻轻一举手,一投足全融进孝的成分。

2、孝是什么?孝是成人后“常回家看看”的那份心意;孝是功成名就之后的丰厚报答;孝是父母卧病后的悉心照料。稚嫩天真的孝,是眼里闪烁的星光;年轻时的孝,是无暇的翡翠;成人之后的孝,是钝真的铂金。

3 孝是什么?孝是一杯回报父母的美酒,温馨,甜美。孝是心灵了盛开的鲜花。它比自然界的花朵更为永恒,持久的散发着清香。孝更是一种博大。这种博大足以包容世界万物;世界有多大,孝就有多大。

4、孝是什么?晋代王祥“卧冰求鲤”,明代朱冲秋“割股为羹”,孝心之真,孝心之诚,打动人心。古人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5、孝是什么?著名作家毕淑敏告诉我们: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孝-----做人的责任和根基。对你的父母尽一片孝心吧!

孝是亲情最美的花四 故事: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名言警句

父母惟其疾之忧。 ——孟武伯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游

有难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子夏

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子曰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子曰

3. 孝的故事与名言

24孝的故事01 孝感动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02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

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03 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世称“曾子”,以孝著称。

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

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04 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

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05 芦衣顺母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

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

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

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

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06鹿乳奉亲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

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07 戏彩娱亲 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

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08 卖身葬父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

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

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

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09 刻木事亲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

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10 行佣供母 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

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11 怀橘遗亲 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

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

4. 孝敬的故事,名言警句

孝敬父母的名言警句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苏辙

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伺候莫厌烦。

意思是:父母出入(门)要小心搀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厌烦。出自《劝报亲恩篇》。

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出自《劝报亲恩篇》。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出自(春秋)《论语·学而第一》。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意思是: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意思是:孝是天经地义的。出自《孝经》。

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

意思是:父母召唤,应马上答应,不能怠慢,要诚心诚

意,面带欢笑。出自《劝报亲恩篇》。

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

意思是:好饭先给父母吃,好衣先给父母穿。出自《劝报亲恩篇》。

5. 关于“孝”的文章,故事,名言警句

关于孝 名言 一、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

——《礼记》 二、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三、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增广贤文》 四、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五、大孝终身慕父母。

——〖战国〗孟轲 六、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七、祭而丰不如养之厚;悔之晚何若谨于前。

——《格言联璧》 八、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关于孝的名言) 九、慈乌尚反哺,羔羊犹跪足。

人不孝其亲,不如草与木。——《劝孝歌》 十、慎,朝夕伺候莫厌烦。

——出自《劝报亲恩篇》。注释:父母出入(门)要留意搀扶,早晚伺候父母不好厌烦。

十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孟子 十二、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十三、惟孝顺父母,能够解忧。

——孟子 十四、贤不肖不能够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 十五、做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

——罗素 十六、夫孝者,百行之冠,众善之始也。——《后汉书》 十七、永言孝思,思孝惟则。

——《孟子》 十八、重情轻物,厚养薄葬。——字严 十九、孟子曰:“不得乎亲,不能够为人;不顺乎亲,不能够为子。”

——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注释:孟子说:“(在舜的眼中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联相处得不好,不能够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

二十、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孟子说:“只要人人各自亲爱自己的双亲,各自尊敬自己的长辈,那么,天下自然就能够太平了。”(关于孝的名言) 二十一、不得乎亲,不能够为人;不顺乎亲,不能够为子。

——孟子 二十二、亲有过,谏使更。恬吾色,柔吾声。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注释:父母有过错,劝他们更改。

要面带笑容,语调柔和。 二十三、爱国主义深深扎根于人的本能和感情之中。

爱国主义则是放大了的孝心。——戴达菲尔德 二十四、勿以不孝口,枉食人间谷。

天地虽广大,难容忤逆族。——《劝孝歌》 二十五、你期望子女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你的父母。

——伊索克拉底。 二十六、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

曾参中夫四德者也。——出自《家语·弟子行》。

注释:孝敬父母是道德的开始,敬爱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诚是道德的方向。曾参是恰恰具有这四种道德的人。

二十七、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

注释: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要出远门,务必有明确的去处。” 二十八、尧舜之道,孝悌而已。

——〖宋〗李纲 二十九、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出自《名贤集》。

注释:在家庭贫困的时候,才能发现真正的孝子,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才能识别真正的忠臣。 三十、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

——《论语·为政》 三十一、孟子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出自(春秋)《孟子·尽心上》注释:孟子说:“亲爱父母亲,便是仁;尊敬兄长便是义。”

三十二、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出自《劝报亲恩篇》。

注释: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 三十三、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礼记》 三十四、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三十五、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

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

——孟子 三十六、孝是流水,上代截流,下代干涸。——字严 三十七、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出自(明)《增广贤文》。注释:妻子贤惠,她的丈夫灾祸就少,子女孝顺,父母就情绪舒畅。

三十八、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三十九、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四十、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孔子说;“父母的年龄,不能够不知道。

一方面为他们长寿而高兴,一方面为他们衰老而担忧。” 四十一、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

——庄子 四十二、勿以不孝身,枉着人子皮。——《劝孝歌》 四十三。

6. 孝的故事与名言

24孝的故事01 孝感动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02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

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03 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世称“曾子”,以孝著称。

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

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04 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

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05 芦衣顺母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

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

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

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

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06鹿乳奉亲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

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07 戏彩娱亲 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

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08 卖身葬父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

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

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

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09 刻木事亲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

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10 行佣供母 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

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11 怀橘遗亲 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

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

7. 关于孝的古诗、小故事、名人名言

1】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2】二十四孝应该是指《二十四孝图》上所描绘的二十四个故事:01 孝感动天 传说中的远古帝王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但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

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就把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并让继承王位。

舜登天子位后,对其父仍毕恭毕敬,封其弟象为诸侯。 02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

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03 啮指痛心 曾参是孔子的得意弟子,以孝著称。

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日家中来客,母亲不见曾子,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急忙背着柴返回家中,跪问缘由。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

曾子释然。04 百里负米 仲由也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

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

仍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却也不可复得。”孔子曰:“由也事亲,可谓生事尽力,死事尽思者也.” (《孔子家语·致思》) 05 芦衣顺母 闵损,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

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

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

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

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06 鹿乳奉亲 郯子是春秋时期的人。郯子父母年老时患眼疾,需要饮用鹿乳疗治。

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07 戏彩娱亲 老莱子是春秋时期楚国的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常身穿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

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08 卖身葬父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

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

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

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09 刻木事亲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

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10 行佣供母 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

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11 怀橘遗亲 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

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

12 埋儿奉母 郭巨,晋代隆虑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

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13 扇枕温衾 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

酷。

8. 关于孝的故事 再配上孝的名言

今年寒食在商山,山里风光亦可怜。

稚子就花拈蛱蝶,人家依树系秋千。 郊原晓绿初经雨,巷陌春阴乍禁烟? 副使官闲莫惆怅,酒钱犹有撰碑钱。

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礼记》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论语》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孔子 长幼有序。——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孟子 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孟子 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

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

——孟子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孟子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孟子 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 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

——庄子 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9. 百善孝为先的孝

戏彩娱亲

周老莱子,至孝,奉二亲,极其甘脆,行年七十,言不称老。常着五色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又尝取水上堂,诈跌卧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

老莱子,(东周)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假装摔倒,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戏舞学娇痴,春风动彩衣。双亲开口笑,喜色满庭闹。

中国自西周开始就开始有孝道。影响最广的,是以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而最让人熟悉的就是——《孟子·离娄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原文是“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孝,善事父母者。——《说文》

孝利亲也。——《墨子经》

子爱利亲谓之孝。——《贾子道术》

10. 关于孝敬父母的故事或名言

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

——《礼记》 ² 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²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²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

——《论语·为政》 ² 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² 长幼有序。

——孟子 ²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孟子 ²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² 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孟子 ²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² 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

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

——孟子 ² 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²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孟子 ²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²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孟子 ²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² 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

——《吕氏春秋》 ² 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² 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

——庄子 ² 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荀子 ²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

——《孝经·圣至章》 ² 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马迁 ² 事亲以敬,美过三牲。

——挚虞 ² 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武则天 ²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 ² 内睦者,家道昌。——林逋 ²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

——苏辙 ²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李毓秀 ² 凡为父母的,莫不爱其子。

——陈宏谋 ² 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周秉清 ² 长者问,对勿欺;长者令,行勿迟;长者赐,不敢辞。

——周秉清 ² 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庐 ² 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老舍 ² 母亲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²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

——费孝通 ² 老年人犹如历史和戏剧,可供我们生活的参考。——(古罗马)西塞罗 ² 开始吧,孩子,开始用微笑去认识你的母亲吧!——(古罗马)维吉尔 ² 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

——(法)雨果 ² 一个人如果使自己的母亲伤心,无论他的地位多么显赫,无论他多么有名,他都是一个卑劣的人。——(意大利)亚米契斯 ² 年老受尊敬是出现在人类社会里的第一种特权。

——(法)拉法格 ² 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德)歌德 ² 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于隐藏他们的一切快乐、烦恼和恐惧。

——(英)培根 ² 母亲,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前苏联)高尔基 ²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高尔基 ² 一个老年人的死亡,等于倾倒了一座博物馆。——高尔基 ² 老人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

——(法)司汤达 ² 老年,好比夜莺,应有他的夜曲。——(德)康德 ² 所有杰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亲,到了晚年都十分尊敬自己的母亲,把他们当作最好的朋友。

——(英)狄更斯 ² 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英)萨克雷 ²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永远需要报答最美好的人,这就是母亲。

——(前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 ² 就是在我们母亲的膝上,我们获得了我们的最高尚、最真诚和最远大的理想,但是里面很少有任何金钱。——(美)马克·吐温 ² 共产主义不仅表现在田地里和汗水横流的工厂,它也表现在家庭里、饭桌旁,在亲戚之间,在相互的关系上。

——(前苏联) 马雅可夫斯基 ² 丑恶的海怪也比不上忘恩的儿女那样可怕。——(英国)莎士比亚 ² 仁爱和打人都先自家中开始。

——鲍蒙特和弗莱彻 ² 慈善行及至亲,但不应仅此为止。——富勒 ² 作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

——(美国)罗素 ² 对孩子来说,父母的慈善的价值在于它比任何别的情感都更加可靠和值得信赖。——罗素 ² 家庭的基础无疑是父母对其新生儿女具有特殊的情感。

——罗素 ² 还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蕴藏着的情感更为神圣的呢?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最贴心的朋友,是爱的太阳,它的光焰照耀、温暖着凝聚在我们心灵深处的意向!——马克思 ² 智慧之子使父亲欢乐,愚昧之子使母亲蒙羞。——所罗门 ² 尊重他人的、有责任感的孩子,产生于爱和管教适当结合的家庭中。

——。

本文标签: 孝的故事名言警句  警句  名言  故事  

为您推荐

孝的故事名言警句(孝亲故事的名言警句)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孝的故事名言警句,内容包括关于“孝”的文章,故事,名言警句,有关孝的文章故事名言警句,孝的故事与名言。古代24孝故事精典全文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

2024-03-08 13:53

信阳毛尖购买,信阳毛尖购买现状

要购买信阳毛尖,可以通过以下途径:1. 在信阳当地的茶叶市场或茶叶店购买。信阳毛尖是信阳市的特产茶叶,当地茶叶市场或茶叶店应该有该品种的供应。2. 在信阳当地的农产品市场购买。信阳毛尖是一种农产品,可在当地的农产品市场或

2024-03-08 13:53

教室张贴名言警句(教室应张贴什么名言警句)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教室张贴名言警句,内容包括教室里应张贴的名言警句或千古佳句,教室里应张贴什么样的名言警句或千古佳句,教室里应张贴怎样的名言警句或千古佳句。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一年之计

2024-03-08 13:53

信阳毛尖采摘(信阳毛尖采摘体验基地)

信阳毛尖是中国的一种名贵茶叶,主要产于信阳市的信阳地区。信阳毛尖的采摘时间一般在每年的4月至5月期间,茶树的新芽刚长出时这个时候的茶叶鲜嫩、富含养分,是采摘信阳毛尖的最佳时机。采摘信阳毛尖要求采摘工人手法轻柔,只采摘嫩叶

2024-03-08 13:53

花海优美句子描述(描写花海的优美短句)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花海优美句子描述,内容包括描写花海的语句,描述花海的句子,描写花海的句子。丁香发狂似的灿烂。整个园子漾满了紫色的波浪,馥郁的香气酒样地在空中泼遍。2、 金色的蒲公英开了,如撒在绿绒毯上的灿烂的星星。3、那片紫丁

2024-03-08 13:53

西湖龙井茶韵 西湖龙井茶道

西湖龙井茶又称龙井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也是中国十大名茶中最有名、最贵的一种。它产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地区的龙井村,故得名西湖龙井。西湖龙井茶有悠久的历史,据传始于唐代,至今已有千年的种植和制茶技艺。西湖龙井茶被誉为

2024-03-08 1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