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几周岁能吃补 宝宝几周岁可以进补
2023-12-07
更新时间:2023-12-07 21:05:14作者:橙橘网
微信推送规则改版了,未被星标的公众号文章无法展示完整封面,很容易错过。为防走丢,小伙伴们都加个星标吧,步骤如下~
河南郑州一位32岁的二胎宝妈,生产后卧床长达八个月之久,原因说出来很吓人,因为她一站起来,子宫就会从阴道口掉出来,掉到大腿上!
子宫脱垂,字面意思就是子宫脱离了正常的解剖位置,向下移位至阴道壁,严重的甚至会从阴道口掉出来。子宫脱垂属于盆腔器官脱垂(POP)的一种,专业点解释就是盆腔器官疝出至阴道壁或超出阴道壁。
盆腔器官脱垂,累及的可不只限于子宫,因为盆腔器官多是连续的,一部分的脱垂常伴有另一部分的脱垂,比如阴道前壁的脱垂常伴有膀胱下降/膨出,阴道后壁的脱垂常伴有直肠下降/膨出。
A:膀胱膨出 B:直肠膨出 C:小肠膨出
你以为这就够恐怖了?再讲个“鬼故事”:
盆腔器官脱垂(POP)的患病率并不低!
一项横断面研究中,研究者采访了1961名20~80岁的女性,问她们“是否经历阴道区域膨出或有看得到或感觉得到的东西掉出”,得出的症状性POP患病率为2.9%;
国际泌尿妇科的数据显示,全球POP患病率差异很大,通过症状报告和盆腔检查估计的POP患病率大约为20%~65%;
UpToDate临床顾问的数据显示,女性接受手术脱垂修复的终生风险为11%-19%。
当然,这些还都是保守估计,现实中究竟有多少女性受盆腔器官脱垂的困扰实在难以确定,因为有些女性会因为症状较轻并未就医接受诊断,还有部分女性会因为不在意或难以启齿拒绝就医。
微博网友评论
恐怖片里的鬼故事,却是无数女性真真切切经历的现实。写这篇文章的目的肯定不是引起焦虑,让大家恐惧生娃,毕竟你说或不说,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生率都摆在那里。
而是想让大家正确认识到盆腔器官脱垂这个疾病,如果发生在你身上,请不要像新闻里宝妈一样卧床八个月实在忍受不了才去接受诊断治疗,如果家里有长辈亲戚正在经受此困扰,请告诉她们,除了强忍和硬抗,还有很多现代医学手段可供选择应对。
子宫为什么会脱垂?
女性盆腔器官的支撑由骨盆、盆底肌肉、结缔组织韧带筋膜相互作用提供。怀孕生娃会造成神经、肌肉和结缔组织被压迫、拉伸、撕裂,造成盆底损伤,削弱盆腔支撑结构。简单来说就是,兜不住了。
女性盆骨剖面示意图 图源:UpToDate
多胎妊娠是POP的危险因素,经产妇中75%的脱垂可归因于妊娠和分娩,产次越多,发生风险越大。牛津一项研究显示,生育一胎的妈妈因POP住院的风险比未生育妇女高出4倍,生育二胎风险为8倍。如果宝宝出生体重较重、产程较长,脱垂的风险可能更大。
其他相关的危险因素还有:
还有一些疾病也可能和POP相关,比如马凡氏综合征等结缔组织病(可能导致胶原异常)、慢性便秘(腹内压反复增加)。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只有生过孩子的女性才会发生脱垂。
盆腔器官脱垂可能无症状
有症状者建议接受治疗
盆腔器官脱垂可能会连带影响膀胱尿道功能,比如出现压力性尿失禁、尿急、尿频、性交时尿失禁等并发症,也有些患者反映有便秘、排便不尽等症状。
有些患者没有以上症状,来就医时则是反映“我感觉有东西从那里掉出来了”“站久了觉得阴道里有东西,用手可以摸到”。
部分轻度脱垂的女性没有症状,大多是在常规妇科体检的时候才发现有脱垂问题。
其实盆腔器官脱垂本身不是会危及性命的大病,但有东西从阴道口掉出来这事儿着实太恐怖吓人,而且十分影响日常活动,所以即便没有泌尿、排便或性功能障碍,也会给患者带来莫大的痛苦。
前方高能提醒!
资料实拍图!!
请谨慎滑动!!!
滑动需谨慎!!
一般来说,会建议有症状或有功能障碍的女性接受治疗,手段大致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建议患者接受正规的诊断,明确脱垂部位、脱垂程度后,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个体化治疗。
保守治疗是所有盆腔器官脱垂女性的一线选择,包括放置阴道子宫托、盆底肌锻炼。
阴道子宫托长这样:
用子宫托支撑盆腔器官,相对安全、治疗效果好、接受度高、可以长期使用,且比手术更便宜。环形子宫托(F、G、L)较为常用,佩戴体感更好,还方便取出清洁再置入。对于脱垂程度比较严重的患者,使用填充型子宫托(K)可能效果更好。
子宫托联合盆底肌锻炼,改善的效果通常更好,比如凯格尔(Kegel)运动:
第一步:收缩,收缩骨盆底肌肉(阴道和肛门附近的肌肉,想象排尿时主动停止尿液流动)
第二步:保持,持续收缩肌肉8~10秒
第三步:放松,充分放松盆底肌
每次重复上述动作8~12次,每天三次,持续至少15~20周,运动需要长期坚持锻炼才可能见效
需要注意:
盆底肌锻炼属于治疗的一部分,不建议随意在网上找视频跟练,进行运动之前要接受正规的脱垂诊断和盆底肌力评估,具体运动方式以及发力方法建议咨询医生,产后不要盲目开始高强度运动,运动和运动后评估请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手术治疗多适用于保守治疗失败和拒绝接受保守治疗的患者。至于手术的方法也非常之多,比如重建术(用外科重建来矫正脱垂的阴道),阴道闭合术/切除术,子宫切除术、通过韧带固定、悬吊等方法的修复术,还有使用外科网状补片的加强修补术等等。具体的手术方案需要根据患者自身状况和需求来制定。
一般来说,保守治疗(子宫托联合盆底肌锻炼)的接受度更高,一方面不存在手术治疗带来的并发症和复发风险,另一方面在依从性良好的前提下保守治疗的效果也不错。但是上了年纪的女性,尤其是脱垂程度严重,还伴有泌尿、排便症状的,接受手术治疗更为一劳永逸。
生娃选择剖宫产
就不会出现子宫脱垂?
说不准,虽然阴道分娩是增加脱垂的风险之一,但尚不清楚剖宫产是否能预防脱垂,因为妊娠本身就会造成盆底肌功能损伤。
老实讲,关于盆腔器官脱垂,并没有太好的办法能够预防。超重是脱垂的危险因素之一,但减轻体重是否能减少脱垂发生并没有证据支持,不过还是建议大家做好体重管理,毕竟此举有益无害嘛。
最后,建议有脱垂症状,尤其是有合并泌尿排便问题的患者,及时接受正规的评估诊断和治疗,盆腔器官脱垂并不是什么丢脸之事,解决起来也并不棘手,目前医学上有很好的手段能应对它。
总之,请相信医生,别轻信网友!
你就说离谱不离谱吧:
end
参考文献:
[1]UTD:女性盆腔器官脱垂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和处理
[2]UTD:阴道子宫托的适应证、装置和选择方法
[3]UTD:女性盆腔器官脱垂的初次手术选择
[4]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00192-021-05018-z
免责声明:本文数据更新于2023年12月。文章的目的是提供一般的医疗、健康、用药的科普信息,不能代替任何个人的医学诊断和治疗。个人的医学问题请及时咨询医生。对这篇科普文有任何建议,请给我们留言。
注:封面图片来源壹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