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有善育|如何以“食”育人?这所幼儿园在“食”中践行“活教育”理念
2024-01-08
更新时间:2024-01-09 12:05:55作者:橙橘网
回忆第一次走进婴儿家庭的情形。
那时,我在脑海里,细数着观察员需要坚守的设置,兴奋于我将和一个什么样的婴儿家庭相遇,期待于我往日所学能在今天发挥作用,另一边又担心自己是否能完美地体验这次观察,能否记住观察内容从而完成报告。
直到今天,我开始熟悉婴儿观察的设置,完成一次次观察、报告和讨论,也逐渐摸清了婴儿观察中那些有关“不说”的缄默时刻。
沉默的观察:由感而见
有感而见——通过感受来看见。
在大多数的科学研究中,更多的是强调研究者要把自己的个人感受要放到一边。但在婴儿观察中,恰恰相反。它是观察性的,它是发生于婴儿家中,一个自然或天然的环境之中,婴儿作为观察的主要对象。
观察员需要做的,是通过婴儿的眼睛,看见婴儿的体验,感受婴儿的体验。以第一手的方式,直接感受婴儿的经验是怎样的。
精神分析式的观察,强调被观察对象的情感品质和情感动力。
婴儿的哭泣、大笑是比较好辨认的情绪,观察员甚至是养育者基本都能很快感知到婴儿的情绪品质。当婴儿朝你伸手,它可能是在寻求某样东西,比如母乳,或者母亲的怀抱。
但更多时候,成年人并不总能理解婴儿的感受和意图。
举个例子,“看”这个动作充满各式各样的解释。当一个前语言的婴儿看着你,你作为观察员,如何理解这个注视中的情感内涵?
在观察报告讨论中,许多观察员(学员)都有在报告中提及被婴儿看的经历,但每一位观察员却体会到了不同的注视的情绪。有的观察员感受到的是婴儿的好奇,好奇一个陌生人为什么出现在我的家里;有的观察员感受到的是防御,是对陌生人入侵自己领域的焦虑感。
观察员的立场就是观察性的,这样才能够创造出一个完全开放的一个心智状态,去观察、去了解婴儿的体验。
有感而见,除了发生在观察员进入婴儿家庭观察婴儿的过程中,也发生在小组报告的讨论中。当观察员在阅读自己的观察报告时,念到“婴儿的手触碰妈妈的乳房”时,同样一个描述,却让小组中的学员体会到了完全不同的感受。
前者感受到的是婴儿的安全感,看到的是母婴之间亲密链接的温柔画面。而后者听出的却是孩子对母乳的需求和焦虑。
婴儿观察就是这样的感受过程。这两种解读没有对错,甚至我们追求更多感受的面向。
这和曾老师的解释很像,我的某个行为,曾老师可能可以给出上百个解释,但不见得每一种解释都对我都有效。我对哪些解释有感觉,哪些解释就增加了我的认知,这也是另一种层面的有感而见吧。
Ester Bick也强调过,在观察中,很重要的一个理念就是去体验,了解婴儿心智状态,婴儿经验的不同的方面,不同的面向。而并不仅仅只是观察婴儿和妈妈、和其他人员之间的互动和关系就足够的。
一个婴儿的心智生命包含了互动中的无意识层面的各种心智功能,远远超越了它只和人的互动关系的面向。
沉默的方式:最小回应
在精神分析式的婴儿观察中,一个核心要素是保持非参与者的姿态。
这意味着,观察员所做的事情就是观察,纯粹的观察。
这会使得你能够最大化地保持开放,对于所观察到的事物保持接纳。这部分需要一些自律,不主动和婴儿发起互动,也不主动参与到和婴儿的互动中。
这也让你在观察的时候,能够保持对自身的情感反应、冲动和感受的觉察。这样的姿态,和我们日常的社交生活中的状态,是完全不一样的,是完全非自然的。
但这并不是说,你需要在整个的观察中严格地保持沉默,不做任何的回应。而是在观察的过程中,尽可能把你的回应降低到最小。不主动和父母进行社交性的谈话,不引入和父母的任何讨论,也不主动发起和孩子的互动。
整个 学习过程的目标中,其中一个学习要点就是,尽可能的最大化你的观察者姿态。
在观察期间,也不进行任何的报告记录和笔记撰写。因为当你开始记笔记的时候,这个行为自然而然就会成为你“观察”这项任务的干扰。
同时,婴儿观察的另一个目标是发展、促进你自身使用记忆,并且在事后去记录细节的能力。这也意味着在观察结束后,需要尽快回忆和记录,并且尽可能多地、详细地描述你观察到的细节。
比如婴儿的面部表情、发出的声音、视线的方向、注意力、运动的方式,他的手、手指、脚、腿如何运动,在什么位置等等,并且尽可能以它原本的顺序呈现。
和婴儿家庭的「说」与「不说」
婴儿观察不是一个人就能独立完成的项目,其中很重要的一环是找到一个合适的家庭,这个家庭和你之间彼此陌生。但在他们的帮助下,我们得以完成每一次的观察工作。
所以观察员与观察家庭之间的互动,也很有必要说一说。因为这一部分也能让我们感受到了婴儿观察项目本身、观察员,以及被观察家庭,三方的抱持与良善。
首先是,解释的内容。
观察员需要,也有责任向婴儿家庭解释你想要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要做。这个过程最好是面对面的,父母均在场的一次对话。即使因为某些因素,父母无法同时到场,也要确保另一方完全知晓。
这个解释需要细致到让父母知晓,观察中可能发生的事,避免当你到达婴儿家庭时,家里的人感到意外。
一定要让他们知道,你并非一个专业人员,也不提供专业的帮助。你只是在那单纯地做一个婴儿的观察。并且向他们解释观察需要在婴儿的日常环境下进行,比如家中,便于了解学习婴儿的日常体验和人际关系等等。
而且需要强调,他们不必因为你的存在做任何改变,他们只需要正常去做,平时怎样就怎样,因为我们想要看见这个婴儿日常中发生的事。
再者,是匿名性和保密性。
保密原则,在心理工作中已经是很常见的设置了。
婴儿观察也一样,观察员有必要征得父母的同意,他们允许你去观察,并且把观察报告带到小组中讨论。当然报告中呈现的信息都是经过匿名处理的。换句话说,不可能有任何人能够通过这个报告,识别出这个婴儿,或者这个家庭。
匿名性还体现在另一个地方,那就是当你去进行观察的时候,见到这个家庭的成员时,尽可能避免提供你自己的个人信息。因为这些信息,可能会得到父母对你的回应和反应,以及 他们对于你在那里时的状态产生影响,使他们变得复杂。
经常有人问我,婴儿观察到底有什么用?
我觉得是理解。婴儿观察帮助我理解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理解它的眼神、动作、声音到底是因为什么?
通过理解婴儿的融合焦虑,理解了青春期的女儿为什么开始锁门,有了自己的小秘密。
当我倾听已经成年的来访者讲述他们被忽视的童年,眼前便出现了那个没能获得母乳的小婴儿哭泣的画面。婴儿观察让我更容易想象来访者口中他们的过去,心理咨询离不开共情。
观察婴儿的目的就是,即使婴儿“不说”,我们仍然期待理解每一个孩子,以及每一个从小孩子长大的成年人。
观察员们努力维持的“不说”,是他们坚守的专业设置,也是他们为感受每一个婴儿的心智,共情每一位坐在自己对面的来访所做的努力。
●有弥联合心理2024年课程上线●
《精神分析初级训练营(20期)》
!!!招生中!!!
需要报名的学员抓紧时间下方扫码
添加课程助理咨询报名详情
编辑 | Stella
—————☆阅 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