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起来了!华为截胡小米,这一次雷布斯为啥“怂”了?

更新时间:2024-04-25 04:52:59作者:橙橘网

打起来了!华为截胡小米,这一次雷布斯为啥“怂”了?


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文章更新

将“智谷趋势” 设为星标

保持联系,一起前行

◎智谷趋势(ID:zgtrend) | 江橙、杨轨山

还是得华为出马,才能暂时逼退雷布斯。

近期,一则“华为智界S7截胡小米SU7订单”的消息被各大媒体炒上热搜。

4月22日,据红星新闻报道,在华为智界汽车门店任意购买一款智界S7,提供小米SU7锁单截图,尾款就可以直接抵扣5000元。同竞品车型锁单后都能补贴,包括特斯拉。

就当大家都买好瓜子搬来小板凳准备看戏的时候,雷军却打了招太极,“大方”地告诉大家,如果急用车,买其他车也是可以的。


不过,多数看客并不认为小米会一直认怂回避对手步步紧逼的锋芒。

新能源汽车的营销,正在进入一个愈发没有下限的战国时代。而诸侯们合纵连横的背后,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在学习小米并针对小米的营销商战中,或许小米自己,才是真正的那个始作俑者。


晋西北乱成了一锅粥,华为只是开了个头,友商们纷纷跟进。

仅仅一天之后,4月23日,有媒体采访蔚来线下门店,其汽车销售表示:“蔚来也同样为下单小米的客户补贴5000元,而且下订蔚来汽车,即便锁单,也可以退定金。”

是的,大车企之间的商战就是这么朴实无华,简单直接。

在小米汽车第二轮交付期未到之时,部分车企就开始明目张胆地抢人了!

手段算不上光明,但商战信奉的是有用就行。

实际上,自小米SU7高调发布以来,不忿的友商“围剿”小米的步伐就没停过。

前段时间智己汽车发布会上,智己提出小米SU7是前IGBT+后SIC电驱,比不上自家的前后双SIC碳化硅。

随后就被小米产品经理在线辟谣:小米SU7全系全域都使用SIC碳化硅模块。

打脸不仅及时,还非常有力。让智己在新车发布会的当天晚上及第二天连发三次道歉声明,至今仍然被小米的支持者们钉在了舆论场的耻辱墙上。

拉踩、截胡、高层亲自下场发声,短短一个月,新能源车市场的瓜之多,之新鲜,都快比得上娱乐圈了。

上一次看到这种盛况,还是在手机市场上。

小米SU7发布会后,所有人都说要学习雷军的营销。但是,在手机时代,小米在营销上分明就一直被华为压一头。

手机市场上,华为小米双方明里暗里斗法,人尽皆知。

2014年,小米推出红米Note系列,华为宣传荣耀系列,两家从此成为了正面对手,开启长达十年轰轰烈烈的舆论战。

互相拉踩这种事,在新能源车企上是新鲜手段,但在手机厂商之间早已屡见不鲜。


2014年10月,华为董事余承东庆祝手机销量的微博发布后,雷军开启嘲讽,就当年第三季度的手机出货量反问余承东;2015年,余承东直接嘲讽小米用户是“屌丝”,小米是“屌丝品牌”。

自此,这种贴脸开大式的骂战,时常发生。

2018年,荣耀手机官方宣布将于6月6日发布荣耀play,将首发华为“很吓人的技术”。小米紧接着表示“小米8拥有很多非常吓人的技术”,对此,华为更是直接回应称自己拥有很多的技术,“想学吗?很难的,要好好学哦。”

2019年底,小米公关潘达发布微博公开质疑荣耀智慧屏存在虚假宣传,小米与荣耀开始了在长达一周的口水战,最后不得不通过拆机直播的方式平息这场战争。

在海军的定义里,除了华为手机外,其他手机品牌都是垃圾。有一个著名言论流传甚广:

用小米都是屌丝,用苹果都是装x的穷人,三星手机更是定时炸弹,只有用华为手机才是真正的成功人士!

长期受华为舆论压力,彼时的雷军可没有现在这么好的脾气,许多著名语录都诞生于这样的背景之下。

比如,也许是已经忍无可忍,雷军直接把“干翻华为”几个大字甩了出来,直接对比友商性能。


还有那句“生死看淡,不服就干”,也是出自小米和华为双方的大战。

每年新品发布,新技术宣传,华为小米不互喷两句似乎都不太正常,“友商”在数码圈也不再是敬称,反而成为了阴阳怪气的代名词。

华为和小米的手机商战风风火火搞了十余年,终于把战火引到了新能源车市场。

可以预见,双方在电动汽车市场的明争暗战并不会因为雷军的回应而偃旗息鼓。原因也显而易见,2024年,各家车企凶猛的价格战表象之下,是全球的电动汽车产业全部面临市场需求不足的外在体现。

对于产能巨量过剩的国内电动汽车厂商来说,唯有依靠继续降价,才有可能维持住自己的市场份额。

因此,无论是对于华为,还是小米,正面冲突将不可避免。


小米SU7的成功,让时下越来越卷的汽车市场大佬们打开了一个新思路。

4月22日晚间,哪吒L汽车发布会上,哪吒汽车的投资人——360集团董事长周鸿祎也现身,并再次喊话哪吒汽车CEO张勇要学习雷军。

“如果要是雷军讲这个产品他会怎么讲?包括哪吒汽车市场部准备的稿子,大家一定要换位思考,如果雷军来讲,肯定不是这个讲法。雷军一定是从用户很多关心的角度、记得住的明星场景开始讲,讲的细节大家一定能听明白。”

雷军,这个男人以一己之力,成为了今后许多发布会的“标准模板”。


不仅用数字、百分比,来讲解产品,雷军还把发布手机的那一套模板,也搬到了汽车发布会上。

此外,用数字、百分比或其它的形容词来对产品进行包装不过是1.0版本的技能,本次发布会,雷军的营销技巧早就已经进化到了版本3.0。


除了擅长使用数字来包装概念,雷军补齐了自己过去的短板,不再一味谈技术,而是代入用户使用场景,对小米SU7的很多设计进行介绍。

比如,他在介绍小米SU7的天幕玻璃时,特地拉踩了特斯拉的天幕玻璃,以突出SU7玻璃隔绝紫外线的特性。

通过与友商的“友好”联动,为自家产品带来话题度,是“雷氏营销”无往而不利的手段之一。

小米汽车自问世起,就一直在cue友商,外型酷似保时捷,参数对标特斯拉,而价格则压至友商破防。

尽管说的时候是“向优秀的友商学习”,给足了低姿态,但这也不能掩盖雷军誓要将所有人都薅过来为自家产品造势的事实。

小米汽车发布会上,长城、蔚来、理想、小鹏等一众国内车企大佬就坐在台下,为其壮声势。


这就是“雷氏营销”的独有魅力,比起发布会,它更像一场被精心包装过的show。

在这个巅峰秀场,雷军通过制造无数的小话题,把流量拉满,为社会贡献了无数流量议题。

“雷氏营销”的厉害之处还远不止于此。

第一批小米汽车交付当天,雷军一身西装现身北京小米工厂,弯腰鞠躬,为首批车主开车门。

79元的眉笔,被网红骂不努力工作,30万的车,让千亿总裁亲自为我开车门。这噱头,这诱惑力,格局一下拉满,让车主花了钱都恨不得再花一笔。

在人前,雷军姿态低到能弯腰开车门,在人后,他能手段强大到让所有负面信息“消失”。

华为智界S7历经两次发布会,才勉强挽救惨淡的销量,而小米汽车第一代刚面世就迎来泼天流量,后续难免会有舆论反噬。

“小米SU7退订率40%”,在四月初登上各平台热榜。然而在舆论发酵的第二天,这个词条已经在互联网上销声匿迹。

同样离奇失踪的还有“小米汽车保费和50多万元油车相当”的话题,现在也已经搜索不到任何踪迹。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神秘力量的面前,有些电动汽车品牌确实遥遥领先。


面对眼下小米SU7的火爆形势,即便是余大嘴,恐怕也要认清楚形势了。

雷布斯如今在营销上已经如臻化境,实力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面对诸多友商的围攻和围剿,小米不仅屡战屡胜,而且还屡屡占据了舆论制高点。

此间形势,与《笑傲江湖》中岳不群在封禅台击败左冷禅的霸权甚至有几分相似:

决战前,岳不群通过示弱麻痹对手、舆论压制对手、言语激怒对手以及辟邪剑法击败对手四步走,完成了对左冷禅的逆袭。

近一个月来,继羡慕小米,学习小米,硬蹭小米之后,各大车企摸准套路,开始“围剿”小米。

一个暗流涌动、杂乱无章的时代正在开启。

小米SU7靠着营销长红了将近一个月,这一个月也把新能源车市场拉向了一个诡异的方向——

各家车企从卷技术、卷价格,快进到了卷营销。从小米SU7引爆流量的发布会开始,车圈营销的下限,也在不断变低。

雷军看似低调而大方的回应,将种种攻击化于无形,背后必有高人指点。

厦门大学教授邹振东曾经在他的著作《弱传播》一书中,对舆论世界的基本规律进行了总结。

很显然,小米SU7的整个营销中,十分完美地贯穿执行了其中两大核心观点:

1.在舆论世界中,现实生活中的弱势群体往往能够获得更多的同情和支持。

2.情感在舆论世界中占据主导地位,情感因素往往能够影响公众的判断。

如果你以为雷布斯就是一味示弱,那么就大错特错了。

雷军在舆论上的示弱,得看人。

面对某些不同对象,小米会毫不犹豫地露出獠牙,让对方知难而退。

在智己汽车标错小米参数事件上,这种强硬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

小米公司发言人在当天晚上便连发三文,称其“有意造谣、抹黑、骚扰”,先是要求智己就错误的参数澄清并致歉,再是不承认智己CEO个人“轻描淡写的道歉”,最后强硬要求智己公司进行公开的正式道歉。

接连的逼问让智己在凌晨就发布了致歉函,甚至只能在第二天阴阳怪气一把,称“无意挑战小米的泼天流量”。

人前如沐春风,人后寸步不让,雷军的营销手段让所有车企都咬紧了后槽牙,于是在小米的交付能力明显乏力之时,各车企靠着“截胡”试图趁势反击。

从宣布造车到SU7发布,小米仅仅只用了三年的时间。

这意味着小米和BYD这样有过多年造车经验的车企不同,在造车这件事情上属于初体验。初次造车再加上这是第一辆造的车,其前期经验为零。

一辆车的外型可以借鉴友商,配置可以选更好的,但工程开发经验如果没有造过车,经过长时间的市场反馈,是无从吸取和借鉴的。

小米直接用参数对比,去代替汽车性能的介绍,没有经过市场反馈,也不知道谁给了他“遥遥领先”的勇气。

单一的参数对比无法作为一辆汽车的整体评价。

马斯克此前曾在发表过相关言论,他说:“对任何技术进行评分的正确方法不是将其与竞争对手进行比较(太容易了),而是将其与物理极限进行比较。”

这句话的发送时间恰好稍早于小米汽车发布会的时间,像是冥冥之中的预知。

特斯拉方面彰显的态度,体现了其企业基因和小米的根本性差别——

特斯拉是技术开拓家,小米则是参数做题家。

从配置上而言,小米SU7的确交出了一份不错的考卷。

电吸门、HUD抬头显示、电动尾翼(Pro可选配)、顶棚麂皮绒材质、800V架构、空气悬架、悬架软硬调节等,都是Max版独占。

然而,手机尚且都不能仅仅依靠参数配置来作为优劣评判标准——在全球手机市场,并不是没有在某些参数上超越三星或iPhone的其他品牌手机,但三星和iPhone依旧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了领先优势地位。

一部手机是否真正好用,是由手机设计、系统、生态、调校、功能等多方面共同决定的。

对于一辆车来说,更是如此。

就拿小米SU7在发布会上特别喜欢对比的特斯拉来说,在发布会上展示的参数之外,特斯拉Model 3其实有无法在参数上体现出来的优势。

比如,Model 3的TC(牵引力控制)、静谧性都远远强于小米SU7,底盘更是兼顾了舒适性和操控,单踏板的逻辑业界领先并会在动能回收时亮起刹车灯警示后车等也都是很不错的亮点。

小米SU7当然是一款兼具了诸多优点的车,但是它远远谈不上完美。其上市后,社会舆情不是没有,但多数都没掀起太多浪花: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小米造车的故事,是一个典型的中国企业故事,它和特斯拉一样,分别代表了中美两大工业国截然不同的特点:

特斯拉追求的是和物理学的极限进行比较,而不是和已有的产品做对比;而小米偏偏是要在A4纸上雕花,然后在中国市场“师夷长技以制夷”。

正如小米手机当年彻底击溃山寨机,终结一个时代一样,小米汽车的出现,也让神话中国电动汽车制造故事的时代彻底终结。电动汽车今后将陷入更加疯狂的白刃肉搏战。

华为和小米,恐怕将不可避免地在将来再次迎来冲突与对撞。

看上去,小米现在占尽舆论优势,但是比起借赛力斯壳入场的华为,造车对于小米来说是一场不可失败的战役:

小米作为一家全球性公司,其2023年总收入2709.7亿元;而华为在被制裁的情况下,其2023年依然实现了7042亿元的营业收入,更加从容有余。

按照余大嘴自己的定义,安全是最大的豪华,这一观点在风险偏好低的中国十分有市场。

对于小米SU7而言,安全这项真正的考验,还远未到来。

当大分化时代来临,舆论撕裂,信息泛滥。你缺的不是信息,而是专业的判断和分析能力。

获取一个观点容易,但自己掌握一套方法论不易。我们研判团队费心整理了两份报告,总结了跟踪各类重要会议的方法,以及关注的侧重点。

加我免费领取这两份报告。

参考资料

刺猬公社,《华为和小米的“转轴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