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中国经济新动能|在华一季度销售增6.2%,赛诺菲跑出中国加速度|万千气象看上海
2024-04-26
更新时间:2024-04-26 08:02:14作者:橙橘网
本报记者 杜丽娟 北京报道
做好“五篇大文章”,全力服务新质生产力是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对银行业的最新定调。今年以来,我国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支持经济回升向好。
“从我们的调查结果来看,2023年上市银行金融投资品种中,债券仍是最主要的金融资产,商业银行对债券资产的增加,也反映了市场风险偏好,这将使金融资产结构不断优化。”4月25日,普华永道中国金融业主管合伙人张立钧表示。
根据普华永道的调研,截至2023年年末,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债券余额为46.21 万亿元,同比增长12.62%;股份制银行债券余额为12.34万亿元,同比增长9.94%;城农商行债券余额为4.86万亿元,同比增长 16.07%。
对于债券规模的增加,张立钧解释,主要受去年市场利率降至历史较低水平影响,这带动了债券融资规模的同比大增。
以国债为例,记者查询相关数据了解到,2023年年末,1年、3年、5年、7年、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为2.08%、2.29%、2.40%、2.53%、2.56%,分别较2022年年末下行2个、11个、24个、29个、28个基点。
国债收益率震荡下行,一定程度上促使债券市场规模稳定增长。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2023年,债券市场共发行各类债券71.0万亿元,同比增长14.8%。其中,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债券61.4万亿元,交易所市场发行债券9.6万亿元。
截至2023年年末,债券市场托管余额157.9万亿元,同比增长9.1%,其中银行间债券市场托管余额137.0万亿元,交易所市场托管余额20.9万亿元。商业银行柜台债券托管余额577.5亿元。
普华永道中国北方区金融业主管合伙人朱宇分析称,商业银行对债券资产投资占比的增加,一定程度上受市场环境、监管政策以及银行自身风险管理策略等因素影响。“为支持新质生产力战略实施,商业银行需要不断优化资产配置结构,深入研究各重点领域产业政策、经营模式以及风险特征,并加快构建可持续的业务模式。”朱宇说。
普华永道发布的《2023年中国银行业回顾与展望》指出,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乏力,不同经济体复苏情况也出现分化。我国经济在转向常态化发展后整体呈现稳中向好的趋势,但也面临着一些新的压力。
从国内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速的影响来看,2023年服务消费加速复苏,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2.5%,较2022年的32.8%大幅上升,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
不过,受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外部需求增长放缓的影响,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1.4%,这为近五年来首次出现负值。
在此背景下,上市银行作为金融业“主力军”在稳增长方面的作用突显。
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2023年年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37.59万亿元,较2022年年末213.99万亿元平稳增长。银行业加大了对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力度,普惠小微、科技型中小企业、制造业中长期、绿色贷款增速均明显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
不仅如此,在货币信贷支持方面,中国人民银行还于2023年3月和9月两次全面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RRR)各0.25个百分点,共释放长期流动性超过1万亿元。2023年四季度,政府债券净融资额创历史新高,新增1万亿元国债集中发行。
从价格来看,2023年年末,1年期和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较上年年末分别下降0.2和0.1个百分点至3.45%和4.20%,这推动了社会融资成本持续下行。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2023年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88%,同比下降0.29个百分点,为有统计以来的最低水平。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持续发挥作用,主要银行在2023年6月、9月和12月三次下调存款利率,增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
中国人民银行相关人员表示,围绕政策框架、激励约束、金融服务能力建设等多个方面,中国人民银行将不断加大支持力度,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养老金融、普惠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引导金融资源向重点领域倾斜,充分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对金融机构优化产品和服务提供激励。
(编辑:孟庆伟 审核:郝成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