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营收重回增长,良品铺子值得期待吗?
2024-05-08
更新时间:2024-05-08 17:52:27作者:橙橘网
独立 稀缺 穿透
年轻就是最大的资本
作者:楚逸
编辑:时完
风品:李莉
来源:铑财——铑财研究院
俗话说,青出于蓝胜于蓝。作为最年轻的、最近上市的全国股份行,渤海银行最新成绩单并不讨彩。
2024年4月23日,该行披露2023年报:营收250亿元,同比减少5.55%;归母净利50.81亿,同比减少16.81%。
截至5月6日,10家上市股份行均已发布年报。整体看,普遍出现增利不增收。除浙商银行,其余九家营收均出现一定下滑,从降速看,平安银行、浦发银行降超8%,渤海银行排名第三;净利方面,6家实现正增,浙商银行增超10.5%,降幅企业中渤海银行仅轻于浦发银行,排名第二。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渤海银行营利分别下降9.35%、29.23%。即2023年已是连续第二次营利双降,且还是可比基数下的结果。
二级市场上看,渤海银行近日股价走势不错,已连涨数个交易日,截至5月7日收于1港元,较4月22日的0.93港元累涨超7%。不过若拉长维度,自2020年7月上市以来整体走势不算尽人意,较4.8港元的发行价累跌79.17%,较2020年11月高点5.617港元累跌82.2%。
何以股绩承压,该怎样打开成长后劲?
01
净息差垫底股份行
业务结构待优化
LAOCAI
公开资料显示,渤海银行成立于2005年12月,是全国最年轻的股份行。
深入业务面,与多数银行类似,该行对利差依赖较重。2023年,利息净收入176.46亿元,虽同比减少22.16%,占比仍达70.59%。利息收入减少2.09%至603.18亿元,利息支出增长9.6%至426.72亿元;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39.99亿元,同比增长55.65%,占比16%,代理业务手续费增长121.86%至30.44亿元、结算与清算手续费增长3.88%至9.38亿元、信贷承诺与贷款业务手续费增长24.75%至5.3亿元、托管业务手续费减少26.6%至2.94亿元、顾问和咨询费减少25.87%至1.4亿元、银行卡手续费减少20.72%至9143.2万元、其他减少70.59%至3998.9万元,手续费及佣金支出增长11.07%至10.79亿元。
可见,利息净收入成为影响业绩的主要因素。全年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同比减少0.19个百分点至3.9%,平均成本率增长0.07个百分点至2.71%,净利差减少0.26个百分点至1.19%,净息差减少0.36个百分点至1.14%。
拉长时间线,2019年-2022年,该行净利差分别为2.03%、2.18%、1.61%、1.45%;净息差分别为2.22%、2.35%、1.72%、1.5%,均呈波动下行趋势。
同期,利息净收入230.21亿元、284.77亿元、251.79亿元、226.69亿元,对应增速51.18%、23.7%、-11.58%、-9.97%,占总营收比81.12%、87.64%、86.25%、85.66%。
客观而言,减费让利大背景下,银行传统业务日子都难言轻松。但除了外因,自身过高的占比也折射了业务结构亟待优化、创新步伐还需加快。
目前,10家上市股份行均已披露年报,各家净息差均有下滑,而渤海银行处于最低位:招商银行为2.15%、中信银行1.78%、光大银行1.74%、华夏银行1.87%、民生银行1.46%、浦发银行为1.52%、兴业银行1.93%、平安银行2.38%、浙商银行2.01%,均高于渤海银行的1.14%。
行业分析师王婷妍表示,净息差是体现银行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持续下降将影响银行净利水平,进而影响资本内源性补充,最终考验抵御风险力。对银行来说,一些不良资产暴露的损失,需一定富余净息差来弥补。
02
不良率1.78%
资本充足率低于行业水平
LAOCAI
2023年,渤海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65.58亿元,同比可喜下降2.49亿元,然不良贷款率达1.78%,为10家股份行最高,同比上升0.02个百分点。
全年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同比减少2.37%至9203.95亿元。主要集中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制造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以及批发和零售业,分别为2127.56亿元、883.62亿元、854.34亿元、597.22亿元以及381.22亿元,占贷款总额比的22.81%、9.47%、9.16%、6.40%和 4.09%,合计占比 51.36%,贷款行业集中度较高,衍生的波动风险需要警惕。
据联合资信评级报告,2023年渤海银行逾期贷款288.87亿元,主要分布在主要分布在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以及制造业,不良贷款率分别为 4.66%、3.65%和 2.20%,高于全行平均水平。截至 2023 年末,渤海银行监管口径下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符合监管要求,全口径下房地产贷款(含个人住房贷款)占比 26.58%,较2022年末的28.26%有所下降,但仍处相对较高水平。
众所周知,2020年以来房地产深度调整、加速挤泡沫,不少银企踩雷出险企业受伤不已。房地产贷款占比较高的渤海银行自然甘苦自知,曾受累恒大地产、正源地产、泛海控股等,2020年-2023年房地产业不良率分别为2.13%、3.71%、2.87%、3.65%,整体不良率为1.77%、1.76%、1.76%、1.78%。
2024年3月11日,泰禾集团公告称收到法院开庭通知,涉及渤海银行福州分行与泰禾集团及其控股子公司的金融借款纠纷一案。2018年,泰禾集团控股子公司与渤海银行签署196亿元贷款合同,因未按时足额偿还贷款本息,泰禾集团以及控股子公司、董事长黄其森及配偶叶荔被渤海银行福州支行起诉,涉案金额19.43亿元。
不良率上升,对银企的抵御风险能力、盈利水平、资本充裕度等带来挑战。2023年渤海银行对公不良贷款金额104.18亿元,同比增长4.1%,是同期归母净利润的两倍多。拨备覆盖率为156.94%;资本充足率为11.58%;一级资本充足率10.01%;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8.17%。
而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截至2023年末,商业银行不良率为1.59%、拨备覆盖率205.14%、资本充足率15.06%、一级资本充足率12.12%、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0.54%。
低于行业水平,意味着渤海银行的资产质量、资本充足度、业务稳健运营水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03
除了发债补血
还需扎牢内控篱笆
LAOCAI
业内人士表示,银行资本补充可分内源性与外源性两大渠道。前者主要是每年的留存收益以及部分的超额拨备;后者主要有上市融资、增资扩股、发行可转债、优先股、永续债、二级资本债等。如果前者不稳,后者就要加码发力。
4月22日,渤海银行发行完毕一笔总规模140亿元,10年期的固定利率债券。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补充二级资本;而2021年,其也发行了不超90亿元的二级资本债券补充资本。
及时补血可喜可贺。然治标更要治本,想真正行稳致远,一味靠外源远远不够,内生力进化优化是重中之重。
2024年2月21日,因贷后管理不到位、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渤海银行烟台分行被罚30万元。
拉长维度,早在2018年,渤海银行就因内控管理严重范围审慎经营规则;理财及自营投资资金违规用于缴纳土地款;理财业务风险隔离不到位等,被罚2530万元;
2021年5月,因违规向资本金不足的房地产项目发放贷款;违规向四证不全的房地产项目发放贷款;违规通过同业投资或理财募集资金为四证不全的房地产项目提供融资等三十四条违法违规,被罚9720万元;
同年10月,因办理经常项目资金收付,未对交易单证的真实性及其与外汇收支的一致性进行合理审查;违反规定办理结汇、售汇业务;擅自提供对外担保等,渤海银行被责令整改,并罚款1856万元;
2023年2月,因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分类不准确;小微企业贷款资金被挪用于购买理财产品;违规发放商用房贷款等,渤海银行总行被罚430万元,分支机构被罚1230万元;
一周后,又因风险加权资产计算不准确;流动性风险指标计算不准确等十三项,收到860万元罚单;因违反存款准备金管理规定;违反账户管理规定;违反清算管理规定等,被罚1589.48万元。
整体看,渤海银行罚单量真心不算多,可多为千万百万级的大罚单,且罚因中还有二次“翻车”现象。诚然,罚单都有滞后性、不代表当下情况。但在强合规、去风险、高质量发展的当下,也拷问企业的内控力以及红线敬畏意识。如何查漏补缺、扎牢防风险篱笆、减少乃至杜绝二次被罚,是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04
内外并举、年轻就是最大资本
LAOCAI
一番梳理,渤海银行要补的短板、功课不算少。当然,如同硬币两面。看到问题的同时,也不能忽视闪光点。
2023年,以服务国家战略目标和实体经济为根本宗旨,渤海银行深入推进了“行业银行、交易银行、转型银行”转型发展,持续强化“客群、渠道、产品、管理”四大体系支撑,着力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等重点领域服务。
如围绕“金融+生活”的“双头模式”,成功升级手机银行至6.2版本,移动端月活客户规模实现倍增目标。还重点丰富了“渤银E财”“渤银E贷”“渤银E付”“渤银E生活”等高频场景和服务专区,提升了客户体验度、服务专业性。
其中,“渤银E财”打造开放式的财富产品和服务平台;“渤银E贷”打造住房、消费、经营三大产品体系;“渤银E付”则秉持「支付为民」服务理念,满足客户不同场景下的资金结算需求;“渤银E生活”以「渤揽惠」积分权益服务平台为依托,持续完善本地商圈、品质商城等生活场景及卡券权益类服务。
此外,为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上线了“渤银e薪”企业人力资源平台,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数字化服务;以共建生态为契机,推进国内再保理和跨行再保理业务产品建设,为企业提供了更多样化的融资服务。
得益于种种创新举措,2023年渤海银行交易银行业务实现非息收入14.77亿元,同比增长7.18%。供应链金融投放量达到1881.51亿元,同比增长81.89%;线上公司客户18767户,同比增长23.57%,开辟新一代票据业务新领域,已签约5,984户,累计签发新一代票据13,398张,金额651.82亿元。
全年零售营收83.84亿元;个人存款余额2,010.02亿元,全年增长322.78亿元,增幅19.13%。零售客户总量771.25万户,年增99.11万户,增幅14.74%。零售存款余额2010.02亿元,同比增长19.13%,大幅高于存款平均增速。普惠贷款余额514.71亿元,普惠贷款户数11.57万户。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37.1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4.67%。投资乡村振兴债246.86亿元。
整体看,渤海银行不缺自我进化、创新意识。在助力赋能实体经济的同时,业务结构得以优化、收入健康度、可持续性提升。若能保持战略定力、外强业务专业性内提合规能力,何愁消除业绩股价颓态、稳增快增?
2023年7月,王锦虹接棒李伏安成为渤海银行董事长。作为拥有丰富一线经验的金融老将,外界对其履新不乏期许。展望未来,渤海银行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做深做细“五篇大文章”,持续推进“十个专项工作”,着力打造责任渤海、专业渤海、精细渤海,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俗话说,年轻就是最大的资本。作为股份行中最年轻一员,渤海银行受累种种痛点槽点的同时,也拥有较强的可塑性、待掘发展潜力。2024可否摆脱往绩阴影,能补多少短板功课展多少新颜?不妨让“子弹”再飞一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