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回应智能门锁安全性引关注 新兴市场如何应对“夹击”
2023-12-19
更新时间:2023-12-19 00:09:44作者:橙橘网
12月18日,有网友发视频称小米智能门锁自动开门,随后小米对此事迅速作出回应,再次将智能门锁安全性问题引入大众视野。在业内专家看来,智能门锁产品发展至今日,物理结构上的安全性毋庸置疑,消费者更多要关注技术细节中隐藏的风险。更重要的是,智能门锁市场面临着未普及、先降价的难题,个中企业正承受着成本与售价的两面夹击。
安全与否
针对"小米智能门锁自动开门"一事,小米发言人在微博回应称,经查实,相关视频中出现的产品,采用半自动锁体,搭配直插式C级锁芯,不具备锁舌自动收回功能。其物理结构决定了房门在正常上锁状态下,并无自动打开的可能,同时该产品也不支持网络远程开锁。只有在门锁关闭不完全、门框安装公差过大等导致房门处于意外"虚掩"状态下,才存在出现"意外自动开门"的理论可能性。
小米方面表示,产品售后工程师已上门完成对产品的检测,并未复现视频中情况,经沟通,已经为相关用户解决疑虑问题。也将邀请第三方鉴定机构对该产品进行鉴定测试,确保公众对安全保障的知情权。
在业内看来,智能门锁产品仍在普及当中,消费者对其了解有限,安全性仍然是不少用户的担忧,不过从硬件结构上看,智能门锁的安全性优于传统门锁,目前智能门锁普遍采用C级锁芯,其安全性高于B级和A级,自动弹开的问题几乎不可能。而且相比传统门锁,智能门锁还支持联网远程查看、智能猫眼自动抓拍等功能,面对暴力破坏也能及时发出警报,在各个安全维度上,智能门锁显然是更优选择。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智能门锁并无风险,其身份认证漏洞、云端安全漏洞、电池阻燃性等需关注。资深产业观察家梁振鹏对北京商报记者介绍称,智能门锁的身份认证需要有一套相应的精密算法做配合,对厂商而言无疑是技术门槛,也是容易产生安全漏洞之处。以指纹识别为例,市场上个别产品为了增加识别效率,提升识别速度,在算法上做了弱化,令更低的指纹相似度也能顺利通过识别,从而增加了非法入户风险。如何在效率与安全性间平衡,迄今也是业内的难题之一。
此外,专家还指出,包括电池在内的内部配件也可能隐藏风险,例如电池阻燃性不达标等,部分厂商为降低成本采用廉价锂电池,用久了有虚电、跑电等问题,如果业主没带钥匙,很可能被锁在屋外。以上问题均呼唤着更严格的监管和更细化的行业标准。
压力何来
在"千锁大战"之后,智能门锁虽然在出货上保持增长,但高端化颇为乏力,出现降价换市场的趋势,一方面智能门锁企业需要高端化、差异化,另一方面,销售价格却不升反降。
从数据上来看,据IDC统计,2023年上半年,中国智能门锁市场出货量为368万台,同比增长13%。IDC预计,2023年该市场出货量将达到838万台,同比增长18.6%。
虽然出货量有所增加,价格却有所下滑。据洛图科技数据,今年第三季度,中国智能门锁平均价格降至千元级别,触及近三年最低值,8月首次降到千元以下,约为988元。
在产业观察家洪仕斌看来,虽然2017年左右,智能门锁企业纷纷涌现,该赛道一片火热,但时至今日,智能门锁仍未做到全面普及,仍属于新兴市场,此前智能门锁的复合增长率高,很大程度上依赖企业需求以及精装房地产市场,C端需求没有真正提振,当B端市场空间见顶,企业只能选择用低价换市场。
数据也佐证了专家的观点,精装市场与智能门锁销售节奏同步,奥维云网数据统计,上半年国内精装修新开盘37.58万套,同比下跌45.1%。精装修项目渗透率为37.7%,较去年全年下降2.4个百分点。
业内专家指出,智能门锁企业的困境在于,其一方面需要不断加码研发,提升产品科技含量,造成成本上升,而另一方面,又要在行业内卷中通过让利获客,如此循环往复将会大幅压缩企业利润,而许多玩家尚不能找到当中的平衡点。
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王柱力